家里想換新家具,但舊家具卻不知送哪去,這些廢舊桌椅、沙發等“大塊頭”家里放不下、小區沒地方扔。生活中,諸如此類的大件垃圾的處置問題常常讓人感到棘手。 “大件垃圾指重量超過5公斤或體積大于0.2立方米或長度超過1米且整體性強,需要拆解后再利用或處置的扔棄物。”據市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因為體積較大,大件垃圾很難和廚余垃圾、其他垃圾一起進入環衛清運系統,再增進回收價值低、運輸成本高、現場拆解不便等原因,很難得到妥善地處理和回收,大件垃圾治理也因此成為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當中的難點。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青島將大件垃圾處理與垃圾分類工作一體推進,在10區市建設大件垃圾處理中心,從投放、收集運輸、回收處理等各個環節,全面推進收運規范化,全力推動處置資源化,讓大件垃圾分別“無家可歸”,走上回收利用的“重生之路”,實行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雙豐收”。 一個電話,大件垃圾“即清即走” 到小區大件垃圾暫存點查看垃圾存儲情況,是嶗山區康城小區保潔主管陳美利普遍的例行工作。“康城小區有一組沙發、兩個門框和一張餐桌,允許過來拉一下了。”如是暫存點的垃圾夠了一車的量,陳美利便會打電話給青島市樂天弘環衛園林工程有限企業的大件垃圾回收員,讓對方前來清運。電話掛斷僅僅10分鐘后,回收員就到達康城小區,將這些大件垃圾搬運到小貨車上,拉回位于嶗山區九水東路的大件垃圾處置廠。 搬運清理過后,小區暫存點變得“清清爽爽”。“自從嶗山區有了大件垃圾處理廠后,小區里大件垃圾堆積的情況便‘一去不復返’了。”陳美利說,居民和物業都覺得這是件大好事。 提起大件垃圾無處放置、無處收運對于小區環境以及對物業開展工作的作用,陳美利印象深刻。康城小區建于2009年,有12個樓座、1040戶居民。隨著業主裝修以及不斷更新家中的家具,一些床、沙發、衣柜等大件垃圾經常被丟棄在小區里。“小區環境衛生我們允許隨時打掃,垃圾桶物業也允許根據環衛部門要求按時按點出桶清運,唯獨廢舊家具不懂得該怎么處置。”陳美利說,隨著越來越多的業主將諸如家具等大件垃圾丟棄在垃圾桶旁,小區里的大件垃圾越攢越多,破壞了小區環境,也引發了不少舉報,這讓陳美利和物業公司都很“頭疼”。 事情的轉機出日前2023年。這一年,嶗山區建設了全市首個大件垃圾處理廠,小區里也按照統一要求劃出了專業的大件垃圾暫存點,并將大件垃圾回收員的電話公示在垃圾分類牌上。“只要積攢了一定量的大件垃圾,物業工作人員就可以聯系回收員上門回收,既便捷又省心。”陳美利說,自從有了這項政策,小區居民再也沒有針對大件垃圾亂堆放的投訴,小區的環境也好了很多。 今朝,嶗山區5個街道、219個物業小區早已實現大件垃圾回收全覆蓋。嶗山區城市管理局垃圾分類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2023年,通過政企合作的模式,由企業投資約400萬元建成青島市首個綜合性大件垃圾處理點,并于2023年下半年增進使用,大件垃圾處置能力達到平素30噸,有效解決了轄區內大件垃圾的處理難題。截至目前,嶗山區經過大件垃圾處置廠累計處置大件垃圾達6.5萬件。 在即墨區,大件垃圾處理廠的建立,也讓居民小區告別了以往大件垃圾無序堆放的困境。自2023年即墨區建成并投用大件垃圾處理廠后,即墨城區390多個居民小區產生的大件垃圾都由青島新城市安居物業管理中心負責統一收運、處置。 據青島新城市安居物業管理中心負責人崔光明介紹,為了方便大件垃圾的收集,即墨區在城市居民小區和公共機構辦公樓院統一設置大件垃圾暫存點,設置投放指引、分類指導牌,并不斷推進暫存點升級改造,鼓勵建設包圍式、密閉式暫存點,營造更加整潔安全的居住環境。在運輸方面,只要物業一個電話,企業就會上門回收,完成專車專運、預約收集。“針對183個無物業小區,我們還制定了專注運輸方案,完成網格化責任制管理,消除管理空白,從根本上解決了大件垃圾積存問題。”崔光明介紹。 從居民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點問題出發,近年來,市城市管理局加快完善大件垃圾清運服務。刻下,青島各區市都早已建成大件垃圾處理中心,并通過多種方式逐漸凝聚街道、社區、物業、收運企業等多方合力,推行常態化機制,讓大件垃圾從“無處安放”到隨時隨地滿足清運需求,準確解決了市民的投放難題,全域大件垃圾管理更加規范有序。 專門化產業化,打通變廢為寶之路 前端投放、中端收運環節一步步規范,為更多大件垃圾找到了精確的去處。為了更好地讓大件垃圾實現資源化利用,青島市大件垃圾的處置設施和能力快速朝著規模化、專業化的方向發展。 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一件件大件垃圾在傳送帶上被送進專用燒毀機,機器另一端則吐出木屑和碎布以及海綿等焚燒物,工人們經過手工分揀將木屑與碎布等分離……這一幕,出當下青島市樂天弘環衛園林工程有限公司的大件垃圾處理廠內。垃圾分類中的“老大難”——大件垃圾,在這里達成了變廢為寶。 “在我們處置廠內,大件垃圾通過破碎等專注處理后,回收利用率允許達到90%。大家眼里的垃圾,在我們這里變成了實實在在的效益。”嶗